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召开

  9月13日上午,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在示范区方厅水院召开。会议由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示范区执委会、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人民政府、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承办。会议进一步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总结示范区建设成效,压茬推进改革授权和制度创新经验推广落地,研究谋划“十五五”时期进一步推动示范区功能升级的思路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昌林主持会议并讲话。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马欣,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参加会议并讲话。

  王昌林指出,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2批18项改革授权事项稳步实施,一系列制度创新经验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落地见效,改革创新动能和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王昌林强调,推动示范区功能实现新提升,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强创新力量投入,提升硬实力,完善软环境;要协同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促进示范区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全面融通;要加快释放生态环境价值,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依托江南水乡文化拓展消费新场景、新业态;要以更高水平一体化制度创新支撑功能提升,抓好重点任务谋划,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吴伟表示,在两省一市共同努力下,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上海将持之以恒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持续抓好现有制度创新成果的落地生效,加快导入优质功能性项目,加快标志性项目建设进度,高标准打造功能样板区,深化跨域治理新格局,与时俱进地完善示范区跨域治理模式,持续深化业界共治、机构法定、市场运作的跨域治理新格局,更好牵引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马欣表示,江苏将与兄弟省市更加密切协作,合力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要聚力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全力推动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申报、创建国家高新区,优化“人才+项目+基金”全链条创新体系,合力推动生态环保和绿色转型协同共进,着力实现改革创新与项目建设双向拉动,持续完善基础设施联通,持续推进示范区一厅三片和重点领域建设,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切实提升示范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徐文光表示,浙江将与沪苏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趟出新路径、做出新示范、打造新标杆。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真正让规划变成项目、变成有效投资、变成新质生产力,合力打造引领创新发展动力源,着力构建区域一体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构筑绿色协调增长极,持续擦亮生态绿色底色,推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会前,王昌林、吴伟、马欣、徐文光等实地考察示范区规划展示馆、方厅水院。

  会上,示范区执委会、上海市科委、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浙江省建设厅、浙江省嘉善县、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作交流发言;青浦区、吴江区作书面汇报。会议研究了 “十五五” 时期进一步推动示范区功能升级的重点问题,压茬推进示范区改革授权工作。科技部、生态环境部有关司局和单位围绕强化示范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放大示范区绿色生态优势,提出了相关建议。示范区执委会汇报4个提请协调事项,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生态环境部、国家移民局有关司局现场作了回应交流。

  自揭牌成立以来,示范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委支持指导下,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勇当先手棋和突破口。压茬推进国家层面改革授权工作,中央区域办会同有关部门赋予示范区两批18项改革授权事项,现已承接落实14项。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57项制度创新经验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清单式推进180个重大项目建设。示范区生态底色更亮。2019—2024年,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75%大幅提升到96.2%;2024年PM2.5年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O3浓度为154微克/立方米,较2019年分别下降21%、8.9%。发展成色更足。2024年,示范区人均GDP提高至154512元,年均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至9343.9亿元,年均增长8.2%,工业投资增加至492.7亿元,年均增长7.2%,高于长三角三省一市平均水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1551家增加至3750家,与两省一市的发明专利合作数量从2019年的491件提升至977件。民生福祉更优。“轨道上的示范区”加快建设。2019—2024年,示范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70920元,年均增长5.5%,10条省际“断头路”陆续通车,8条跨省公交累计发送乘客超445万人次,跨省通办事项超3000项,565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1014家定点零售药店实现跨省医保结算,中高职衔接教育累计跨省招生培养826人。

  示范区一体化进程持续提速,制度创新度、项目显示度和民生感受度不断提升,为区域发展增强了新动能、展现了新形象。

  “十五五”期间,示范区将始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好先手棋和突破口的战略使命。着眼区域一体化试制度,提升制度创新“含金量”。压茬推进国家和省级层面示范区改革授权工作,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着眼高质量发展谋创新,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推动科技产业创新协同走在前列,持续构建“三新两高一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跨省域高新区建设,加快建设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着眼功能培育展形象,提升重点区域核心功能。力争到2030年,水乡客厅建设框架全面成型,形成核心示范;“三片”形态开发基本完成、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研究制定环淀山湖世界级湖区建设方案,打造“创新绿核”。着眼国家战略抓统筹,提升协同发展整体效能。抢抓国家“两重”政策机遇,争取跨省域政策协同支持,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优势互补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移民局等部门相关司局和单位负责同志,沪苏浙皖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示范区执委会和相关市、区、县负责同志等参加工作推进会。会议在青浦、吴江、嘉善设视频分会场。会前一天,与会同志调研了嘉善大云镇缪家村、立讯智造(浙江)有限公司、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数慧云巷园区、祥符荡科创绿谷研发总部生态修复及配套工程、北祥符荡坡岸生态整治工程等。

  来源:示范区执委会